会计证书那么多?都有什么作用? |
会计证书那么多?都有什么作用? 大家普遍了解的会计证书有初级会计证、中级会计证、高级会计证、注册会计师证、税务师等,那这些证书有何区别,又分别都有什么作用和价值,大家都知道吗? 按现行的会计人才评价标准,我国会计职称分为三个等级:初级职称、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。 初级会计职称: 三个等级之中,初级职称的报名门槛最低,只需要通过2个科目《初级会计实务》和《经济法基础》,考生即可领取证书,是人社部、财政部印发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水平评价类证书,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! 图片来源:人社部 拿到初级会计证书后,一般可担任出纳、会计助理、核算、档案保管等初级财务岗位,工作单位一般为国家机关、社会团体、企事业单位等。 同时,财会行业的发展路径还是很直观明确的,从会计助理/出纳——会计人员——会计主管/总账会计——财务经理——财务总监; 初级会计证书可以说是奠定会计人未来发展的基石,只有先取得了这张基础性的证书,才会有以后下一步的发展! 中级会计职称: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比于初级,难度有所上升,含金量也不是一个等级。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,就有了“会计师”职称,这个证是很多公司任职会计管理岗位的必要证。 中级会计证书是财会行业升职加薪必备;享受一线城市积分落户加分项;跳槽找工作的底气;升职加薪的捷径。 高级会计职称: 高级会计师考试,各地报考条件略有不同,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年限,很少有人符合条件。所以考高级证书的也只有小部分人群。 注册会计师: 注册会计师,简称为CPA,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,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。注册会计师执业方向分为执业和非执业,两者的职业发展路线各不相同。 执业注会是在通过CPA考试后,进入会计事务所工作,主要从事审计工作,具有两年以上审计业务工作经验,即可向所在地注协申请职业证书,在成为执业会员后获得签字权。 |